原标题:《从2008到2022》 :汤杯中国队卫冕失败 也是因为赛场太密
进入2021年,搜狐体育视频节目《从2008-2022》奥运访谈开播,新一期《从2008到2022》:汤杯!中国队无缘卫冕。搜狐体育资深记者郭健对话体坛周报副总编曹亚旗和中新网体育部总监卢岩。那么,他们究竟都发表了什么观点呢?
丹麦奥胡斯举行的汤姆斯杯羽毛球团体赛决赛中,印度尼西亚队以3比0战胜中国队,获得冠军。
中新网体育部总监卢岩说:“没记错的话,石宇奇后来还差一个球的话,就退赛了。实际上,我个人来讲的话,还是有一点点的不悦,不光光是我个人,其实网上还有很多网友也都会提出了一些疑问。当然了,我们说石宇奇赛后其实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解释,包括脚趾的伤势,最后到第二天打印尼的决赛,石宇奇最终也是没有能够出现在决赛的赛场。因为我相信运动员如果说不是万不得已,相信他不会放弃这么一场重要的比赛。如果说最后一场没有上场,很有可能就是反过来印证的,因为确实是受到了一些伤病的困扰,或者说他的状态,确实是不能比赛,或者并不是特别的能够让自己或者说能让教练满意。我们说缺少了石宇奇这个重要的单打之后,我们的阵容就比较薄弱了,毕竟本来中国队的阵容就是不是很强,这样就又进一步的被削弱了,包括像女生。我们看到的也是第一局,有些手紧,明显是放不开。但是第二局比较好的发挥了自己的特点,但是到了第三局的话,还是看到具有一定经验的印尼,还是调整出了自己的状态。我们上一期已经说了男子组,我们对于男双组合确实是有一些,可以说是有一些质疑,或者是有一些批评的声音,但是只要看到这一路走来的话,这一对组合真的是一个临时配对,或者说是一个新搭档不久的组合,实际上我们看到何济霆,表现得还是很全面的,实际上他对从前到后的覆盖,实际上还是非常的犀利,包括周昊东的防守。当然,如果作为一个世界级组合的话,可能还得再去需要经过进一步的打磨,因为毕竟配对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但是只要路选对了的话,这个路长路短,他终究是会实现的,再说这个25岁的临时的一号单打,他也是临危受命,实际上陆光祖对阵金庭,看了一下两个人的对战记录,只打过两场,而且两场能输了,其实感觉可能会是一场脆败吧,但是实际上比赛开始之后的话,我们发现还是打出了一定的气势啊,特别是第一场的话,把金庭压制的还是比较狠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金庭个人状态问题,他好像体能的极限来得比较早的,第一局早早的交代了,但是第二局我们看到陆光祖无论是从经验,或者是能力上,和金廷相比还是略差一筹,对手有了调整之后的,我们略做挣扎之后的话,经过简单的僵持,然后连续掷到了两分,可能这个0比3的成绩可能略显一些刺眼,但是如果说看到现在的这个阵容的情况,客观的评价全队的水平,实际上也是一个相对合理的结果。”
这一次汤尤杯,中国队阵容进一步扩充,更多00后小将进入大名单。这支由奥运冠军领衔、年轻小将挑起重担的队伍,将向两项冠军发起冲击。在苏杯夺冠后,中国羽毛球队多了7名新科世界冠军,其中00后的冯彦哲成为中国队首位00后羽毛球世界冠军。其后球队从芬兰转战丹麦奥胡斯,备战延办一年半的汤尤杯。随着汤姆斯杯和尤伯杯大名单的人数上限从苏杯的10人调整为12人,更多中国小将获得展示的舞台。
在这份24人的中国队大名单中,7名00后榜上有名,他们分别为李诗沣、邸子健、王昶、王祉怡、夏玉婷、刘玄炫、韩千禧,再加上1999年出生的翁泓阳和李玟妹,他们将是国羽巴黎周期的重点培养对象。
体坛周报副总编曹亚旗说:“因为我们考虑到连续几个大赛,首先奥运会的时候,我们所有项目五个单项都打进了决赛,所以我们整体实力现在在世界方面呢,就是处于领先的位置,都不是之一,就是处于整体的领先,所以我们后面拿到苏迪曼杯,是一个男女混合团体赛,我觉得这个没有什么问题,这是正常的一个结果。那么回到汤尤杯的话,其实从我们报名的人员名单来看的话,我觉得当时看到报名单,我就觉得女的应该是让大家最放心的,但男队觉得有机会,其实就是一个五五开,我们没有绝对领先,但是你说其他不管是印尼了,马来西亚,日本,有谁有特别处于身位领先或者夺冠概率大,其实没有,都是差不多,要看临场发挥。所以,从比赛的走势来说,我觉得还比较正常,比较符合我们预期,但是确实是,嗯,汤姆斯杯,我觉得半决赛、决赛给我们两种不同的这种印象就是半决赛。其实说的第一就是男单这边,石宇奇输给了桃田之后,我们反而能进入决赛,这其实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惊喜,因为本来觉得因为石宇奇在,其实过往一段时间内,石宇奇有点克桃田的感觉,经常能赢桃田,那么在这场比赛输了之后,其实一定程度上大家当时就觉得,哎,是不是中国男队有那么点麻烦了?因为中国队毕竟是卫冕冠军吗!没想到,中国还把日本赢了,但是决赛打印尼,我觉得就是其实从纸面实力的话,我们已经处于比较劣势了。因为我们就说上一届打汤杯的时候,当时中国队半决赛就是赢了,当时3比0,当时三场球谁打的谌龙,石宇奇,然后男男双上的是李俊慧和刘雨辰,但是这次打印的时候,等于说在石宇奇不参加这场比赛之后,我们相当于上一届赢印尼的三个运动员,一个都没有出场,那从这个纸面实力上,其实我们已经处于劣势了。所以,结果我觉得也不用感到特别惋惜,因为整体实力确实跟你这种运动员的实力,我觉得纸面实力摆在那儿,我们已经落后了,而且还有一个临场的发挥,其实从陆光祖,包括李诗,李诗沣,我觉得他们的这种比赛的经验确实跟我们对手其实有差距的啊,就是本来他们参加国际比赛就是少,而且这两年受到疫情影响,我们又都没有去比赛,那么对他们来说确实机会比较少一些。当然,我觉得可能对陆光组稍微有一点点失望,我觉得因为他打金庭,第一局赢下来之后,其实整个感觉竞技状态非常好,但第二局我觉得心态上确实有点急躁,比较多的机会,网前没有,就是去扑,然后下网了,失误比较多,导致比分迅速被拉开,拉大之后,就是你简直就没法去追了,虽然他还努力的追,也没有说出现溃败那种迹象,但那种整体上来说,毕竟他年纪要比李世峰要稍微年长点,那么李世峰毕竟几乎之前没有参加过什么太重要的比赛,那么我觉得从现在来看,确实对我们年轻的队员,必须要打一些这种系列的大奖赛,从比赛中找状态,然后跟对手去进行面对面的交锋,之后因为光在国内训练确实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啊,所以相对来说,我觉得将来就是说要想重新崛起的话,确实需要做的功课还比较多。包括石宇奇打桃田在这场球,因为退赛的时机选择的确实值得去商榷一下,确实在赛后招致的这种舆论风暴比较大一些啊,很多人认为这个时候选择退赛,是不是少了些对对手的尊重,毕竟是大比分落后,而且对手已经拿到赛点了,就是你退赛的话,是不可以再早一点退赛,或者说干脆等着比赛打完,因为就差一分了。所以,这方面其实对我们来说也是值得去警惕的,因为运动员,就是一方面是身体状态可能有一方面,精神方面也是一方面。都是需要去调整的,因为只有你在这两方面都做好的前提下,你才有可能在场上发挥出你正常的一个技战术的水平,如果说你的身体状态不够好,或者说你的精神状态没有这个斗志,没有这个拼劲儿,咬不下来的话,就不会出现像女双那场比赛,打了两个多小时,而且这以前在我们印象中,尤其最近这个奥运周期里,印象比较深,是日本女生经常打得这么顽强,但是没想到现在这种顽强的感觉,回到我们自己女双的身上,我觉得就是女队现在整体比较让我们放心,但是男队现在出现的方方面面问题,比较多一些。包括男双相对来说,重新调整配对组合,那么我觉得就是能抓住尽可能多的这种国际比赛机会,就多抓一些,通过比赛来检验自己的配合,连带着自己的技战术,从而提高自己,我觉得这些年轻人,还是值得期待的,但这次就是还是多多少少,个人觉得有点儿遗憾,毕竟这个比分,有点跟我的预期还是有点差距的。”
中新网体育部总监卢岩:“如果说,我们就以这个决赛的阵容来评估的话,实际上是现在中国队的一个二队,中国二队去打对手,对手士气正盛,你的纸面成绩就摆在那儿,可能成绩确实会令人遗憾。但是,作为一个新的周期,因为毕竟新的周期只有三年的时间,特别是作为年轻的运动员,当然,陆光祖已经不能算是年轻球员了,已经25岁,基本上已经定型了,但是李诗沣才21岁,可以看出,通过这一系列的比赛,教练组经常主动地把这些重任交给年轻人,然后对他有意识的加以磨练人,但是实事求是的说,21岁,其实也并不能称为小将了,实际上留给他成长的窗口期,也并不是特别特别长。但是在整个后续的一系列的比赛,我们针对性的训练啊,在这一点能够再上一个台阶,其实我们也可以去保持观察,值得期待,但是实际上看了这个比赛之后,突然就觉得,从我本人开始参加工作,直到林丹退役的这么一段时间以来,其实是非常非常幸运的一个阶段。因为我们除了有林丹之外,但是我们把林丹抛开,我们就不说林丹的事,实际上,我们还有陈金、有谌龙、鲍春来,哪怕说我们没有林丹,实际上这些运动员都是能够在国际赛场上叱咤风云的存在,只不过是因为我们有林丹,有这种天王巨星,所以把这一批一批的优秀运动员,只能从一哥,给压到了二哥的位置上,但是实际上,如果没有林丹的话,这些运动员,每一个都是可以挑大梁的存在,所以就是在看比赛的时候,就觉得,哎呀,其实之前在这十几年,我们其实是一个非常幸运的时间,我见证了这么辉煌的一个时代。”
体坛周报副总编曹亚旗说:“我觉得看比赛的过程,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都会出现一些多拍回合,但是多拍回合是那种大家就是出于真的打出很多技战术组合,而对方在攻防两方或者隔网相对,队员都表现的非常出色。还是说,就是那种为了求稳,不愿意出错,去打了很多拍回合。总之,比赛的精彩程度,决定了观众觉得这个比赛是乏味了。冗长啊,还是说,唉,我欣赏到一场精彩的对决。因为有很多精彩的这种名场面真的就是都不会说我刚才说的这几个项目中都出现过的,尤其我们说重大比赛,因为节奏快,然后包括攻防转换,有时候都快回合,次数比较多一些,其实单打现在也是控制与反控制,有时候对高水平运动员也是真的就是一拍,即便是防守,其实也是防中有攻,这种精彩的对决,多拍回合,其实让大家就是特别值得回味的。那么,不会觉得这个比赛很拖沓,但是如果说就是为了求稳,我就不出错,等着你出错,变成那种就是多回合,可能大家觉得无聊一些,实际上还是看运动员的这种竞技水平,就是控制与反控制之间,攻与守之间的转换,他们展示出来的东西吸引不吸引观众。而且现在其实像羽毛球啊!因为是每球得分制,其实不是说换发球,我觉得现在这种长时间的,确实也比较少见一些,也说明其实现在就是两种极端,其实一种是现在大家相对来说技术水平比较高,水平比较接近,。另外一种就是属于可能就是大家水平比较低,也是水平接近。所以,我觉得就是大家看比赛的过程中,你看这个球到底精彩不精彩,通过自己的这种感受,那么,你就会觉得比赛是不是吸引人。另外一个,我觉得如果说出现了大量的比赛超长,同时从电视转播商,从观众,从赞助商,包括各单项协会,他们反馈的信息都不积极的话,那我觉得有可能会变成一个赛制的改革,但是信息都是积极的,大家觉得,哎呀,这种经典的比赛好多年没有见过了,那说明现在其实是处于一个羽毛球运动发展的一个好的时机,那我觉得就不会说观众流失,或者说大家不爱看比赛,其实是运动员自己的发挥,然后再对比观众自己的感受。”
第82届世界羽联年度会员代表大会5月分以线分制的计分制度改革进行表决,但未通过这一方案。
中新网体育部总监卢岩说:“所有比赛,还是要为了吸引观众,要赚钱,这个真金白银的还是最有说服力的。我印象中我很小的时候,那个时候的羽毛球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了,那个时候每个球都要经过换发球,然后争夺一个发球权,可能就是非常长的这么一个过程。印象非常深的就是我很小的时候,当时家里是那种黑白电视机,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面,然后就看的我是哈欠连天,因为一个羽毛球,一个排球,经常会打到很晚很晚,所以从那个时候就在年幼的我,不成熟的世界观里面形成了一个印象,哎,这个运动真的是很无聊,每天晚上都看到这么晚,然后不知道为什么,大人们爱看这个。但是实际上,如果市场调研的话,一系列不太适合的商业推广或者一系列不太适合这个项目发展的弊端,实际上都已经在逐渐的被改掉,或者说逐渐的被调整,所以我在这点我特别认同的曹老师所说的,你作为世界羽联也好,或者说作为其他乒联也好,包括国际足联也好,实际上他们都是想一个改革的方案,其实都是想吸引更多的观众,吸引更多的关注,吸引更多的的赞助商,然后能够把各种资源,包括你的人力资源,包括你的真金白银的赞助,能够投入到里面,给运动员搭起一个更科学的赛事体系,这样大家打比赛,能够有钱赚,看比赛的人,觉得欣赏到到更精彩的比赛,然后投入啊,去办比赛,或者说投入赞助,投入资本,也就觉得如果通过这个比赛能通过有所回报,有所收益,我觉得这是一个多赢的过程。如果说确实是会遇到一些弊端,遇到一些问题,相信这个调整也是势在必行。如果说,大家都觉得ok的话,那实际上我现在就是一个最好的安排了。”
体坛周报副总编曹亚旗说:“这周的丹麦公开赛,我们知道的陈雨霏选择退赛,石宇奇也没有打,然后陈清晨、贾一帆在打的比赛,第一局打了几分之后也是觉得身体不适就退赛了,毕竟这么重要的比赛太密集,对于顶级的人来说,我们都知道,每年不会有这么多的世界比赛,而且相对说,可能是上半年五月份左右,有一个大赛,下半年七八月有一个大赛,是这样的一个节奏,其他时间就穿插着一些大奖赛,队员可以有选择性的参加不同级别的比赛。那么,现在就属于比赛一下冒出来,连着,我觉得这个确实对运动员,这种包括我们之前在节目中也聊过,陈雨菲,我觉得就是已经连续打这么多比赛,这次选择退赛,我觉得其实挺理智的一个选择,如果你还在坚持比赛,其实你的体能已经透支了,那么第一次参加比赛,成绩可能不会特别好,那么也会招致舆论的不利。另外一个,就是说你强行打,有可能带来一种比较大的生命隐患,所以我觉得现在选择退赛,其实是为了在下面更重要的比赛,有选择性的进行复出,我觉得这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当然,对于国际羽联的考虑,也是因为确实疫情影响太多的比赛,现在终于相对来说,相对安全了,有优秀运动员参赛了,它巴不得连着把比赛都举办完,我觉得各有各的考虑,但实际上就是到最后会发现,相对重要的,像这种苏迪曼杯,汤尤杯,世锦赛了,奥运会了,相对来说参赛的人数和阵容,相对能得到保障,但是对大家来说,可能大奖赛还是一个,怎么说呢?缺憾吧,因为之前其实你在正常的一个赛季里,大奖赛也不会说所有单项的顶级运动员都参加。其实包括网球也是一样的,而且网球其实为什么一些顶级赛事会要求运动员强制参赛,就是如果你不强制裁他,他必定会有所选择啊!其实之前,很多项目也都出现过讨论,就说每年的赛季是不是太漫长了?比赛太多了,那么对于今年来说,其实是在短期内大型比赛太多了,我觉得对于各国家,就是选派自己运动员参赛做出一些取舍,我觉得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结果,应该说国羽也知道会有这样的一个结果,但赞助商其实也是有心理预期的,毕竟现在是大家都要面临这种疫情,这是一个世界难题,我觉得就是一起挺过去了,可能在未来再作调整,也会有适当一些弥补的措施吧。”
中新网体育部总监卢岩说:“上一次节目的时候,就已经对因为疫情隔离的影响有个讨论。实际上,你说影响的话肯定会有的,包括哪怕说让我自己在家里面隔离14天呢,我觉得对我的个人工作和生活,也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个影响是多是少,影响到什么程度?如何调整?这可能就是需要因人而异。如果说他是一个处于强势或者优势的竞技项目,本身我自己也是站在一个上位的角度,或者说我是站在一个比较高水平、高层次的角度,我的实力对我的状态,或者对我的这个整体的发挥会有一些影响,但是他影响可能就不一定会有这么大,但是如果说本身我就是一个处在下位的位置上,作为一个竞技水平又不是特别高的这么一个项目来讲的话,本身我就背负着很多这种赛场内和赛场外的,有形的,无形的,包括自己的周边,哪怕说社交媒体,网络上,足协领导,俱乐部领导啊,省体育局的领导,各种的无形压力,那可能很小的一点,哪怕说14天的隔离,可能也会造成我内心上比较大的波动,这个其实也是一直长期的影响,没法用同样的一把尺子衡量。所以说,中国足球有中国足球的特点,或者中国足球有专门的问题所在,就没有办法去拿中国足球去跟乒羽,或者是其他的一些项目去衡量,因为毕竟我隔离集训,哪个队其实都是这样,包括我们刚才说,冬奥倒计时100天就要到了,很多冬奥运动员也都是长期的,这种封闭集训,包括东京奥运会,哪怕是重竞技,击剑一些项目,都是长期的封闭集训。但是,这就是每一个队伍,或者是细化到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衡量的事情。”
中新网体育部总监卢岩说:“说到隔离,我有很多同事都是经历过隔离。确实很焦虑,但是焦虑的点并不一样,并不是急于要恢复自由,不是急于出去逛街,而且说东京奥运会结束之后,我刚刚来到了隔离酒店,然后电话就开始催我,跟我说,你要跟这个奥运冠军去连线,跟那个奥运冠军去后续采访,真正的焦虑是在这个地方,而不是在于说自己可能长时间的没有出去。因为毕竟作为新闻媒体工作,并不是像我们有一些朋友的想法,哎,这个比赛结束了,你的工作就结束了,不是这样,其实结束了,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甚至说奥运会结束了,你们是不是可以放个大假了?并不是这样,奥运会结束的第二天,还要回去找各种后续的采访,各种后续的工作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这种工作一直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呢?持续了21天,全运会开始,所以说,我们的记者可能稍微喘口气,全运会又开始,继续这么一个周而复始的周期,其实这个周期的话,等于有一点像羽毛球赛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体坛周报副总编曹亚旗说:“我觉得100天,其实感觉是,哎呀,怎么这么快?因为很多东西要准备,时间有点不太够用,一方面是导致我们在准备工作上正常的报道,就是准备上,我觉得跟以往准备任何一个大赛,不光是奥运会,其实像世锦赛,包括其他的一些洲际比赛,我们周期其实都会长一些,那么尤其奥运会的话,有时候我们提前准备的周期是在一年以上的。另外一个,就是还是前面提到那个,就说我们现在太缺乏实战演练,我们缺乏实战,只有训练,那么这时候你对这个队伍的成绩和他们的表现,都很难做出一个相对来说,就是你自己的一个评估体系,或者说预估体系很难去建立。再者就是因为我们现在考虑到疫情防控,其实在很多采访上面,对于这种人员的接触,不像以前,比如对混采区与大家接触都比较方便,但是疫情带来了一些不方便。另外一个我觉得也是现实,现实情况就是我们在报道冬奥会的时候,有些项目的熟悉程度,不像我们报道夏季奥运会,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些大家可能都会存在的问题,就是不管是做文字记者,摄影记者还是视频直播,可能都会出现一些小的瑕疵,因为你对这个项目不熟悉,包括一些遣词造句,因为有很多运动员的名字,我们今年啥有很多人在写那种像冲浪了、攀岩了,写这种稿子,里面就有一些专业的人士指出来说这个词儿不应该用,那个词用的不对,我觉得这种瑕疵其实对我们来说,因为毕竟我们不会有一个人精通所有项目的人,确实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力,只安排一个人只盯一个单项。所以在这时候,我觉得就是压力确实比较大,要准备的东西比较多,而且还有其实像冬奥会的话,我们知道场馆分布的比较广,有北京赛区,有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我觉得赛区分布的比较广,其实在交通上,就是这种采访,大家奔波在路上,时间其实也会消耗,我们要提前去考虑。所以我觉得,这1百天,已经很紧张了,时间感觉不够用。另外,现在运动员都出去比赛了,你就有一些现实的数据可以参考,不会差距那么大,我觉得这都是机会。所以,现在不管是我们在国内比赛,或者去欧美参加一些比赛,这对我们对运动员的状态评估,都是特别重要的。”
中新网体育部总监卢岩说:“搜狐作为商业网站,它的覆盖面还是非常广,非常全面,像曹老师的体坛周报作为一个专业的体育媒体,实际上对于每一个运动员,甚至说每一项数据的挖掘,都是吃的非常深,非常透彻。我们中国新闻网,作为一个大众媒体,要负担起把冬奥会的一些相关的知识,或者说一些基础的理念向大家去广而告之,特别是面对一些人,没有这种体育阅读习惯,或者说没有冬奥很多的知识背景的时候,实际上我们也策划了一系列的,比较深入浅出,小、快、灵的一些小栏目。比如说,冬奥100问,我们从冬奥倒计时100天,每天提出一个小的问题,可能对一个冬奥知识不那么了解的读者来说,经过这100天的积累,每天一个小问题,到了冬奥会,也能够对冬奥赛事侃侃而谈,然后能够成为打引号的小专家。或者说,我们也提供一些出镜的机会,讲述一些小的冬奥故事,。因为,冬季奥运会,可能感觉不像夏季运动这么普及,实际上冬季运动有很多这种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然后说说一些人物,可能都是一些点滴的小故事,但是实际上读起来的话,其实也是有一番韵味。”
更多精彩尽在这里,详情点击:http://gjgxx.com/,狼队